vue中computed源码,工作原理

2020-01-04 18:44:26

参考地址 Vue.js中的computed工作原理

JS属性:

JavaScript有一个特性是 Object.defineProperty ,它能做很多事,但我在这篇文章只专注于这个方法中的一个: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var person = {};
Object.defineProperty (person, 'age', {
 get: function () {
  console.log ("Getting the age");
  return 25;
 }
});
console.log ("The age is ", person.age);
// Prints:
//
// Getting the age
// The age is 25

(Obeject.defineProperty是Object的一个方法,第一个参数是对象名称,第二个参数是要设置的属性名,第三个参数是一个对象,它可以设置这个属性是否可修改、可写等,而这篇文章主要使用的是Obeject.defineProperty的访问器属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google或者查看Js高及程序设计)

尽管 person.age 看起来像是访问了对象的一个属性,但其实在内部我们是运行了一个函数。

一个基本可响应的Vue.js

Vue.js内部构建了一个可以将普通的对象转化为可以被观察的值( 响应属性 ),下面为大家展示一个简化版的如何添加响应属性的案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obj, key, val) {
 Object.defineProperty (obj, key, {
  get: function ()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 (newValue) {
   val = newValue;
  }
 })
};
// 创建一个对象
var person = {};
// 添加可响应的属性"age"和"country"
defineReactive (person, 'age', 25);
defineReactive (person, 'country', 'Brazil');
// 现在你可以随意使用person.age了
if (person.age < 18) {
 return 'minor';
}
else {
 return 'adult';
}
// 设置person.country的值
person.country = 'Russia';

有趣的是, 25 和 ‘Brazil' 还是一个闭包内部的变量,只有当赋给它们新值的时候 val 才会改变。 person.country 并不拥有 'Brazil' 这个值,而是getter这个函数拥有 'Brazil' 这个值。

声明一个计算属性

让我们创建一个定义计算属性的函数 defineComputed 。这个函数就跟大家平时使用computed时的一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efineComputed (
 person, // 计算属性就声明在这个对象上
 'status', // 计算属性的名称
 function () { // 实际返回计算属性值的函数
  console.log ("status getter called")
  if (person.age < 18) {
   return 'minor';
  }
  else {
   return 'adult';
  }
 },
 function (newValue) {
  // 当计算属性值更新时调用的函数
  console.log ("status has changed to", newValue)
 }
});
// 我们可以像使用一般的属性一样使用计算属性
console.log ("The person's status is: ", person.status);

让我们写一个简单的 defineComputed 函数,它支持调用计算方法,但目前不需要它支持 updateCallback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function defineComputed (obj, key, computeFunc, updateCallback) {
 Object.defineProperty (obj, key, {
  get: function () {
   // 执行计算函数并且返回值
   return computeFunc ();
  },
  set: function () {
   // 什么也不做,不需要设定计算属性的值
  }
 })
}

这个函数有两个问题:

每次访问计算属性时都会执行一次计算函数 computeFunc ()

它不知道什么时候更新 (即当我们更新某个data中的属性,计算属性中也会更新这个data属性)

?

1
2
3
4
5
// 我希望最终函数执行后是这个效果:每当person.age更新值的时候,person.status也同步更新
person.age = 17;
// console: status 的值为 minor
person.age = 22;
// console: status 的值为 adult

增加一个依赖项

让我们增加一个全局变量 Dep :

?

1
2
3
var Dep = {
 target: null
};

这是一个依赖项,接着我们用一个骚操作来更新 defineComputed 函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function defineComputed (obj, key, computeFunc, updateCallback) {
 var onDependencyUpdated = function () {
  // TODO
 }
 Object.defineProperty (obj, key, {
  get: function () {
   // 将onDependencyUpdated 这个函数传给Dep.target
   Dep.target = onDependencyUpdated;
   var value = computeFunc ();
   Dep.target = null;
  },
  set: function () {
   // 什么也不做,不需要设定计算属性的值
  }
 })
}

现在让我们回到之前设置的响应属性上: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obj, key, val) {
 // 所有的计算属性都依赖这个数组
 var deps = [];
 
 Object.defineProperty (obj, key, {
  get: function () {
   // 检查是否调用了计算属性,如果调用了,Department.target将等于一个onDependencyUpdated函数
   if (Dep.target) {
    // 把onDependencyUpdated函数push到deos中
    deps.push (target);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 (newValue) {
   val = newValue;
 
   // 通知所有的计算属性,告诉它们有个响应属性更新了
   deps.forEach ((changeFunction) => {
    changeFunction ();
   });
  }
 })
};

我们可以在计算属性定义的函数触发更新回调后更新 onDependencyUpdated 函数。

?

1
2
3
4
5
var onDependencyUpdated = function () {
 // 再次计算 计算属性的值
 var value = computeFunc ();
 updateCallback (value);
}


把它们整合到一起:

让我们重新访问我们的计算属性 person.status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erson.age = 22;
defineComputed (
 person,
 'status',
 function () {
  if (person.age > 18) {
   return 'adult';
  }
 },
 function (newValue) {
  console.log ("status has changed to", newValue)
 }
});
console.log ("Status is ", person.status);


  • 2021-02-03 16:58:39

    iOS静态库与动态库的区别与打包

    这篇主要是记录一下 iOS 下静态库与动态库的打包流程,以便以后用到时快速查阅,供自己也供大家学习记录。同时也简述了一下 动态库 与 静态库 的区别。

  • 2021-02-03 16:59:59

    iOS 静态库和动态库全分析

    库就是程序代码的集合,将 N 个文件组织起来,是共享程序代码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可执行代码的二进制格式,可以被载入内存中执行。

  • 2021-02-03 17:01:30

    iOS库 .a与.framework区别

    静态库:连接时完整地拷贝至可执行文件中,被屡次使用就有多份冗余拷贝。 动态库:连接时不复制,程序运行时由系统动态加载到内存,供程序调用,系统只加载一次,多个程序共用,节省内存。

  • 2021-02-03 17:13:58

    iOS - 封装静态库

    静态库:链接时完整的拷贝至可执行文件中,被多次使用就有多份冗余拷贝,.a的静态库 .framework的静态库

  • 2021-02-03 17:16:07

    iOS 中的动态库、静态库和 framework

    首先来看什么是库,库(Library)说白了就是一段编译好的二进制代码,加上头文件就可以供别人使用。 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库呢?一种情况是某些代码需要给别人使用,但是我们不希望别人看到源码,就需要以库的形式进行封装,只暴露出头文件。另外一种情况是,对于某些不会进行大的改动的代码,我们想减少编译的时间,就可以把它打包成库,因为库是已经编译好的二进制了,编译的时候只需要 Link 一下,不会浪费编译时间。

  • 2021-02-03 17:17:53

    iOS 同一个工程下打包不同的app

    应用图标,启动画面,应用启动后的首页都不一样。 有些课程(例如公务员考试和高考)是有目标考试的概念,不同的目标考试大纲是不一样的。拿高考来举例,北京的高考和上海的高考,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考试大纲。高考的文科和理科,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考试科目。 有些课程会有一些自定义的界面,例如高考的应用可以设置昵称,有些课程的真题练习中是有推荐真题模块的,而有些课程又没有。 有些课程有扫描答题卡功能,有些课程有考前冲刺功能,有些课程有大题专项查看功能,而有些课程又没有上述功能。另外还有一些微小细节,但是解决方法和类似,所以就不一一展开说明。

  • 2021-02-04 14:02:30

    window软件界面找不到了跑到屏幕外面去了

    一般可以这样操作,按Alt+空格,然后按M,然后用上下左右键把窗口移动到能看到的地方,再按回车。有些第三方的软件可能不能用,大部分都可以这样做。

  • 2021-02-04 14:08:13

    基于 Electron 的爬虫框架 Nightmare

    Electron 可以让你使用纯 JavaScript 调用 Chrome 丰富的原生的接口来创造桌面应用。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专注于桌面应用的 Node.js 的变体,而不是 Web 服务器。其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方式可以极方便的做各种响应式的交互,接下来介绍下关于 Electron 上衍生出的框架 Nightmare

  • 2021-02-04 20:13:02

    iOS framework制作及使用(包含xib和图片)

    静态库与动态库简介: 静态库:链接使用时完整地拷贝至可执行文件中 动态库:链接时不复制,程序运行时由系统动态加载到内存,供程序调用,系统只加载一次 本文制作framework对应xcode版本: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