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rocess
对象是Node的一个全局对象,提供当前Node进程的信息。它可以在脚本的任意位置使用,不必通过require
命令加载。该对象部署了EventEmitter
接口。
进程的退出码
进程退出时,会返回一个整数值,表示退出时的状态。这个整数值就叫做退出码。下面是常见的Node进程退出码。
0,正常退出
1,发生未捕获错误
5,V8执行错误
8,不正确的参数
128 + 信号值,如果Node接受到退出信号(比如SIGKILL或SIGHUP),它的退出码就是128加上信号值。由于128的二进制形式是10000000, 所以退出码的后七位就是信号值。
Bash可以使用环境变量$?
,获取上一步操作的退出码。
$ node nonexist.js Error: Cannot find 'nonexist.js'$ echo $?1
上面代码中,Node执行一个不存在的脚本文件,结果报错,退出码就是1。
属性
process对象提供一系列属性,用于返回系统信息。
process.argv:返回当前进程的命令行参数数组。
process.env:返回一个对象,成员为当前Shell的环境变量,比如
process.env.HOME
。process.installPrefix:node的安装路径的前缀,比如
/usr/local
,则node的执行文件目录为/usr/local/bin/node
。process.pid:当前进程的进程号。
process.platform:当前系统平台,比如Linux。
process.title:默认值为“node”,可以自定义该值。
process.version:Node的版本,比如v0.10.18。
下面是主要属性的介绍。
stdout,stdin,stderr
以下属性指向系统I/O。
(1)stdout
stdout属性指向标准输出(文件描述符1)。它的write方法等同于console.log,可用在标准输出向用户显示内容。
console.log = function(d) { process.stdout.write(d + '\n');};
下面代码表示将一个文件导向标准输出。
var fs = require('fs');fs.createReadStream('wow.txt') .pipe(process.stdout);
上面代码中,由于process.stdout和process.stdin与其他进程的通信,都是流(stream)形式,所以必须通过pipe管道命令中介。
var fs = require('fs');var zlib = require('zlib');fs.createReadStream('wow.txt') .pipe(zlib.createGzip()) .pipe(process.stdout);
上面代码通过pipe方法,先将文件数据压缩,然后再导向标准输出。
(2)stdin
stdin代表标准输入(文件描述符0)。
process.stdin.pipe(process.stdout)
上面代码表示将标准输入导向标准输出。
由于stdin和stdout都部署了stream接口,所以可以使用stream接口的方法。
process.stdin.setEncoding('utf8');process.stdin.on('readable', function() { var chunk = process.stdin.read(); if (chunk !== null) { process.stdout.write('data: ' + chunk); }});process.stdin.on('end', function() { process.stdout.write('end');});
(3)stderr
stderr属性指向标准错误(文件描述符2)。
argv,execPath,execArgv
argv属性返回一个数组,由命令行执行脚本时的各个参数组成。它的第一个成员总是node,第二个成员是脚本文件名,其余成员是脚本文件的参数。
请看下面的例子,新建一个脚本文件argv.js。
// argv.jsconsole.log("argv: ",process.argv);
在命令行下调用这个脚本,会得到以下结果。
$ node argv.js a b c[ 'node', '/path/to/argv.js', 'a', 'b', 'c' ]
上面代码表示,argv返回数组的成员依次是命令行的各个部分,真正的参数实际上是从process.argv[2]
开始。要得到真正的参数部分,可以把argv.js改写成下面这样。
// argv.jsvar myArgs = process.argv.slice(2);console.log(myArgs);
execPath属性返回执行当前脚本的Node二进制文件的绝对路径。
> process.execPath'/usr/local/bin/node'>
execArgv属性返回一个数组,成员是命令行下执行脚本时,在Node可执行文件与脚本文件之间的命令行参数。
# script.js的代码为# console.log(process.execArgv);$ node --harmony script.js --version
process.env
process.env
属性返回一个对象,包含了当前Shell的所有环境变量。比如,process.env.HOME
返回用户的主目录。
通常的做法是,新建一个环境变量NODE_ENV
,用它确定当前所处的开发阶段,生产阶段设为production
,开发阶段设为develop
或staging
,然后在脚本中读取process.env.NODE_ENV
即可。
运行脚本时,改变环境变量,可以采用下面的写法。
$ export NODE_ENV=production && node app.js# 或者$ NODE_ENV=production node app.js
方法
process对象提供以下方法:
process.chdir():切换工作目录到指定目录。
process.cwd():返回运行当前脚本的工作目录的路径。
process.exit():退出当前进程。
process.getgid():返回当前进程的组ID(数值)。
process.getuid():返回当前进程的用户ID(数值)。
process.nextTick():指定回调函数在当前执行栈的尾部、下一次Event Loop之前执行。
process.on():监听事件。
process.setgid():指定当前进程的组,可以使用数字ID,也可以使用字符串ID。
process.setuid():指定当前进程的用户,可以使用数字ID,也可以使用字符串ID。
process.cwd(),process.chdir()
cwd
方法返回进程的当前目录(绝对路径),chdir
方法用来切换目录。
> process.cwd()'/home/aaa'> process.chdir('/home/bbb')> process.cwd()'/home/bbb'
注意,process.cwd()
与__dirname
的区别。前者进程发起时的位置,后者是脚本的位置,两者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node ./code/program.js
,对于process.cwd()
来说,返回的是当前目录(.
);对于__dirname
来说,返回是脚本所在目录,即./code/program.js
。
process.nextTick()
process.nextTick
将任务放到当前一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尾部。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下一次Event Loop即将开始!');});
上面代码可以用setTimeout(f,0)
改写,效果接近,但是原理不同。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已经到了下一轮Event Loop!');}, 0)
AVERROR_BSF_NOT_FOUND = -1179861752 AVERROR_BUG = -558323010 AVERROR_DECODER_NOT_FOUND = -1128613112 AVERROR_DEMUXER_NOT_FOUND = -1296385272 AVERROR_ENCODER_NOT_FOUND = -1129203192 AVERROR_EOF = -541478725 AVERROR_EXIT = -1414092869 AVERROR_FILTER_NOT_FOUND = -1279870712 AVERROR_INVALIDDATA = -1094995529 AVERROR_MUXER_NOT_FOUND = -1481985528 AVERROR_OPTION_NOT_FOUND = -1414549496 AVERROR_PATCHWELCOME = -1163346256 AVERROR_PROTOCOL_NOT_FOUND = -1330794744 AVERROR_STREAM_NOT_FOUND = -1381258232 AVERROR_BUG2 = -541545794 AVERROR_UNKNOWN = -1313558101 应该说使用Mybatis就一定离不开MyBatis Generator这款代码生成插件,而这款插件自身还提供了插件拓展功能用于强化插件本身,官方已经提供了一些拓展插件,本项目的目的也是通过该插件机制来强化Mybatis Generator本身,方便和减少我们平时的代码开发量。 该文主要记录SpringBoot集成MyBatis框架,以及如何使用mybatis-generator插件生成pojo、mapper等文件。中间踩坑无数,不过最终经过各种Google后还是搭建起来了,step by step。 mybatis-generator是一款在使用mybatis框架时,自动生成model,dao和mapper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业务开发人员的手动编码时间,今天自己研究了一下,也分享一下使用心得供大家简单使用。 找到开发工具中 “工具 - 设置 - 代理设置”,选择不使用任何代理即可 在IDEA中写项目后台的时候,从controller到service到mapper到dao,都可以直接跳转,但是mapper.java到mapper.xml就需要自行寻找,为了开发方便,安装相应插件--mybais 今天在上传项目的时候在commit阶段遇到一个问题,无论是在Sourcetree上传还是用命令git commit -m 'xxx'都报了一下错误: 因是在你进行某些比较费时的git操作时自动生成,操作结束后自动删除,相当于一个锁定文件,目的在于防止对一个目录同时进行多个操作。 有时强制关闭进行中的git操作,这个文件没有被自动删除,之后你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必须手动删除,进入.git文件中删除,打开显示隐藏文件。如果没有看见.git文件夹,可以直接用命令rm -f ./.git/index.lock。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李瑞豪」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9520417/article/details/81941111 我真的太久没发 IntelliJ 的教程了,最近 Sakura 同学找我帮他配 IntelliJ ,我秀了一下技术,假装自己是老司机。 然后发现 Language Injection 这个非常好用的功能我居然没写教程(很明显,一堆人不知道这个东西), 于是我又开始写教程了。 本文多图。setTimeout(f,0)
是将任务放到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头部,因此nextTick
会比它先执行。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