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rocess对象是Node的一个全局对象,提供当前Node进程的信息。它可以在脚本的任意位置使用,不必通过require命令加载。该对象部署了EventEmitter接口。
进程的退出码
进程退出时,会返回一个整数值,表示退出时的状态。这个整数值就叫做退出码。下面是常见的Node进程退出码。
0,正常退出
1,发生未捕获错误
5,V8执行错误
8,不正确的参数
128 + 信号值,如果Node接受到退出信号(比如SIGKILL或SIGHUP),它的退出码就是128加上信号值。由于128的二进制形式是10000000, 所以退出码的后七位就是信号值。
Bash可以使用环境变量$?,获取上一步操作的退出码。
$ node nonexist.js Error: Cannot find 'nonexist.js'$ echo $?1
上面代码中,Node执行一个不存在的脚本文件,结果报错,退出码就是1。
属性
process对象提供一系列属性,用于返回系统信息。
process.argv:返回当前进程的命令行参数数组。
process.env:返回一个对象,成员为当前Shell的环境变量,比如
process.env.HOME。process.installPrefix:node的安装路径的前缀,比如
/usr/local,则node的执行文件目录为/usr/local/bin/node。process.pid:当前进程的进程号。
process.platform:当前系统平台,比如Linux。
process.title:默认值为“node”,可以自定义该值。
process.version:Node的版本,比如v0.10.18。
下面是主要属性的介绍。
stdout,stdin,stderr
以下属性指向系统I/O。
(1)stdout
stdout属性指向标准输出(文件描述符1)。它的write方法等同于console.log,可用在标准输出向用户显示内容。
console.log = function(d) {
process.stdout.write(d + '\n');};下面代码表示将一个文件导向标准输出。
var fs = require('fs');fs.createReadStream('wow.txt')
.pipe(process.stdout);上面代码中,由于process.stdout和process.stdin与其他进程的通信,都是流(stream)形式,所以必须通过pipe管道命令中介。
var fs = require('fs');var zlib = require('zlib');fs.createReadStream('wow.txt')
.pipe(zlib.createGzip())
.pipe(process.stdout);上面代码通过pipe方法,先将文件数据压缩,然后再导向标准输出。
(2)stdin
stdin代表标准输入(文件描述符0)。
process.stdin.pipe(process.stdout)
上面代码表示将标准输入导向标准输出。
由于stdin和stdout都部署了stream接口,所以可以使用stream接口的方法。
process.stdin.setEncoding('utf8');process.stdin.on('readable', function() {
var chunk = process.stdin.read();
if (chunk !== null) {
process.stdout.write('data: ' + chunk);
}});process.stdin.on('end', function() {
process.stdout.write('end');});(3)stderr
stderr属性指向标准错误(文件描述符2)。
argv,execPath,execArgv
argv属性返回一个数组,由命令行执行脚本时的各个参数组成。它的第一个成员总是node,第二个成员是脚本文件名,其余成员是脚本文件的参数。
请看下面的例子,新建一个脚本文件argv.js。
// argv.jsconsole.log("argv: ",process.argv);在命令行下调用这个脚本,会得到以下结果。
$ node argv.js a b c[ 'node', '/path/to/argv.js', 'a', 'b', 'c' ]
上面代码表示,argv返回数组的成员依次是命令行的各个部分,真正的参数实际上是从process.argv[2]开始。要得到真正的参数部分,可以把argv.js改写成下面这样。
// argv.jsvar myArgs = process.argv.slice(2);console.log(myArgs);
execPath属性返回执行当前脚本的Node二进制文件的绝对路径。
> process.execPath'/usr/local/bin/node'>
execArgv属性返回一个数组,成员是命令行下执行脚本时,在Node可执行文件与脚本文件之间的命令行参数。
# script.js的代码为# console.log(process.execArgv);$ node --harmony script.js --version
process.env
process.env属性返回一个对象,包含了当前Shell的所有环境变量。比如,process.env.HOME返回用户的主目录。
通常的做法是,新建一个环境变量NODE_ENV,用它确定当前所处的开发阶段,生产阶段设为production,开发阶段设为develop或staging,然后在脚本中读取process.env.NODE_ENV即可。
运行脚本时,改变环境变量,可以采用下面的写法。
$ export NODE_ENV=production && node app.js# 或者$ NODE_ENV=production node app.js
方法
process对象提供以下方法:
process.chdir():切换工作目录到指定目录。
process.cwd():返回运行当前脚本的工作目录的路径。
process.exit():退出当前进程。
process.getgid():返回当前进程的组ID(数值)。
process.getuid():返回当前进程的用户ID(数值)。
process.nextTick():指定回调函数在当前执行栈的尾部、下一次Event Loop之前执行。
process.on():监听事件。
process.setgid():指定当前进程的组,可以使用数字ID,也可以使用字符串ID。
process.setuid():指定当前进程的用户,可以使用数字ID,也可以使用字符串ID。
process.cwd(),process.chdir()
cwd方法返回进程的当前目录(绝对路径),chdir方法用来切换目录。
> process.cwd()'/home/aaa'> process.chdir('/home/bbb')> process.cwd()'/home/bbb'注意,process.cwd()与__dirname的区别。前者进程发起时的位置,后者是脚本的位置,两者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node ./code/program.js,对于process.cwd()来说,返回的是当前目录(.);对于__dirname来说,返回是脚本所在目录,即./code/program.js。
process.nextTick()
process.nextTick将任务放到当前一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尾部。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下一次Event Loop即将开始!');});上面代码可以用setTimeout(f,0)改写,效果接近,但是原理不同。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已经到了下一轮Event Loop!');}, 0)建议:打开chrome://extensions/,逐一关闭排查 以我的为例,发现罪魁祸首是以下扩展程序,最后关闭就好。 git push origin master --force 在 2.6.0 中,我们为具名插槽和作用域插槽引入了一个新的统一的语法 (即 v-slot 指令)。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详解vue2.6插槽更新v-slot用法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Transition 可以设置 CSS 属性的过渡效果,它有以下几个属性。 transition-property 用于指定应用过渡属性的名称 transition-duration 用于指定这个过渡的持续时间 transition-delay 用于指定延迟过渡的时间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用于指定过渡的类型 transition-property transition-property 用于指定应用过渡的属性名称,可以指定多个属性名称,多个属性名称之间用, 分隔。 默认值为 all 也就是所有的元素都应用过渡效果。 例如,想让容器的宽高有一个过渡的效果,就可以这样写: 平时用习惯了win系统,用mac os时,复制粘贴不习惯使用command+c command+v。那么怎么把mac os的系统设置成ctrl+c和ctrl+v呢? 解决方法:ImageView是LinearLayout的子控件,它的LayoutParams 应该是LinearLayout给他的。所以应该是LinearLayout.LayoutParam 。 java注解:@Deprecated(不建议使用的,废弃的);@SuppressWarnings(忽略警告,达到抑制编译器产生警告的目的) dispatch: 含有异步操作,commit:同步操作 现在我需要把这个域名泛解析到blog目录(*.mydomain.org),同时保持另外两个目录的解析不变。尝试对最后一段作以下修改后(前面的内容不变),出现问题:另两个目录中的网站内的图片无法显示,CSS全部失效。 ※ 对于普通函数(包括匿名函数),this指的是直接的调用者,在非严格模式下,如果没有直接调用者,this指的是window。showMessage1()里setTimeout使用了匿名函数,this指向 window。 ※ 箭头函数是没有自己的this,在它内部使用的this是由它定义的宿主对象决定。showMessage2()里定义的箭头函数宿主对象为vue实例,所以它里面使用的this指向vue实例。setTimeout(f,0)是将任务放到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头部,因此nextTick会比它先执行。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