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上架注意事项

2021-08-23 22:04:00

参考地址 iOS上架注意事项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公司的业务需要,一直在做一些马甲包。在18年的时候上架时简单的更改一下就没问题。19年开始苹果换了机审机制,有好几个已上架的App被关联下架,年前忙的焦头烂额还是没有解决。直到上个月有了一些进展重新上了几个App,有了一定的进展。在这里记录一下,App上线的注意事项(偏马甲)。这都是血泪测出来的道路/(ㄒoㄒ)/~~

1.前期准备

商店文案:

         1.必须针对本App编写,不要抄写其他App信息。(4.3容易联带)

          2.不要出现一些敏感词汇。

关键词:

App Store截图:

          1.截图不要带有与其不符的特征,比如:iPhone截图上带有ipd的特征。

         2.截图上不要有关键词,比如:免费。

银行账户信息:

         1.有内购需要提前至0.5天前填写完整。

         2.银行账户信息尽量不要和已经被下架或者被4.3标记的账户关联。

APP信息填写

          1.必须要填写隐私政策

          2.技术支持网址必须包含客服信息以及联系方式;建议用官方网站

          3.分级必须填写准确

         4.如果有其他文件尽量添加到附件并且在备注中填写其描述

         5.审核账号尽量填写可控的账号不要第三方账户并且在备注中填写其描述。

内购填写

          1.内购名称尽量直观化:比如: 2100金币

          2. 产品ID尽量用反域名的方式填写,比如:com.Coins.5,最后的5这个数         字尽量表示当前的内购金额(取整)

         3. 审核信息的屏幕快照必须填写,截图中必须包含本内购项目。尺寸如下图

         4.在第一次申请内购的时候,提交ipa是必须添加本内购项目。让内购的状态变成准备提交状态

           5.在App没有审核通过时,检查内购相关信息。不是准备提交状态时要改变成准备提交状态。(怎么改变呢?随便更新下内购信息即可,如果不行请检查内购信息是否不准确)

          6.其他信息可以随便填写,但是不要太儿戏哦。

2.App编码

           1.第三方工具或者sdk尽量使用用户多的。

           2.编码中不包含内购的不要使用“StoreKit “ 相关代码

           3.谨慎使用 系统的 广告id

           4.如果程序没有实体业务支撑的,必须要使用内购,隐藏第三方支付也是可行的但是尽量不要包含weixinpay zhifubaopay AliPay WechatPay 等字样,如果条件允许做成h5支付最好

          5.如果是一套代码上架多个app的话。必须修改工程名称、改类名、图片等资源的hash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换打包机器、ip、重新写一些不重要的类这样做最好。

3.常见问题处理

          其他元数据问题原则:那里不对改那里

         2.1大礼包:在确认没有违反的情况下逐条回复。(确实存在问题的改正继续提交) 

         2.3.1+3.1.1: 检查代码确认没有问题回复邮件。(确实存在问题的也可以回复邮件但是有封号的风险不建议这样做)。若果回复完没有过审:删除违规代码(尤其是其他支付相关)提审。

          5.1.1:一般是因为内购引起。代码添加逻辑再不登录账户下可以充值内购。常规做法:在审核期间调起支付时设置一个默认账号支付。

          4.3:马甲包问题。主要以以下解决方式:

                   1.机审:

                   1包名

                  2 工程名称

                  3 类名

                  4 方法名

                  5 资源名及hash值         

                  6 添加垃圾代码必须调用(最好不超过30%)

                  7 添加冗余资源

                  9 换账号

                  10 换打包机器及上传IP)

                  11 改一些逻辑代码

                  12 第三方SDK对接的其他产品尽可能的少。

                  (如:友盟账号为111111@qq.com该账号申请的SDK已对接产品A,而产品A是已经上架了的产品,而产品B也用了这个第三方SDK,苹果则会深度对比产品A与产品B,这样更容易导致产品B被4.3重复应用被拒。)

                  注:如果不行,那么就重写%50左右的简单功能类(最差的选择就是要重构App)重复上诉步骤。

        2.人审:

                  1名称、UI元素直观相似度太高。(或许会下载相似的App对比)

                  2 版本号、上架发布地区及应用收费方式(免费|| 收费)

                  3 App Store上架信息(文案及商店图等等)

                  4 打断和以前app包的关联性(银行信息,法务代表等等)

        3.关联:

                  1.同样的ip、浏览器登陆

                  2.同样的身份证注册

                  3.同样的行用卡付款

                   4.同一个电脑开发证书及发布证书创建多个

                   注:如果一个账号出了问题被封,其他账号也会受牵连

后续有修改会继续更新。。。。。




作者:DSY来了就好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9e543149046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19-08-13 08:56:46

    nuxtjs组合element

    添加elementUI 插件,plugins->ele.js,代码如下

  • 2019-08-13 20:06:42

    修改 Nginx 进程最大可打开文件数(worker_processes和worker_connections)

    worker_processes:操作系统启动多少个工作进程运行Nginx。注意是工作进程,不是有多少个nginx工程。在Nginx运行的时候,会启动两种进程,一种是主进程master process;一种是工作进程worker process。例如我在配置文件中将worker_processes设置为4,启动Nginx后,使用进程查看命令观察名字叫做nginx的进程信息,我会看到如下结果:

  • 2019-08-14 09:01:18

    linux下高并发服务器实现

    在做网络服务的时候tcp并发服务端程序的编写必不可少。tcp并发通常有几种固定的设计模式套路,他们各有优点,也各有应用之处。下面就简单的讨论下这几种模式的差异:

  • 2019-08-14 13:18:59

    Linux系统下CPU使用(load average)梳理

    在平时的运维工作中,当一台服务器的性能出现问题时,通常会去看当前的CPU使用情况,尤其是看下CPU的负载情况(load average)。对一般的系统来说,根据cpu数量去判断。比如有2颗cup的机器。如果平均负载始终在1.2以下,那么基本不会出现cpu不够用的情况。也就是Load平均要小于Cpu的数量。

  • 2019-08-14 14:27:35

    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

    在进行I/O操作的时候,是将任务交给DMA来处理,请求发出后CPU就不管了,在DMA处理完后通过中断通知CPU处理完成了。I/O操作消耗的cpu时间很少.

  • 2019-08-14 14:29:12

    浅谈nodejs和php

    现在,Web开发公司和开发人员可以选择多种技术栈来构建Web应用程序。早期网络发展,不同的技术被用于前端和后端开发。但是,随着Node.js的发布,布局发生了变化,因为它允许开发人员使用 JavaScript 编写后端代码。这最终催生了MEAN(MongoDB + Express +AngularJS + NodeJS )堆栈 web 开发框架,从前端到后端甚至是数据库(MongoDB -JSON)都使用 JavaScript。在 Node.js 之前,Web 开发通常是在 PHP 的帮助下完成的,因为它很容易与 HTML 集成,帮助开发人员立即构建动态网站。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比较 Node.js 和 PHP,看哪一个最适合当前的行业需求。

  • 2019-08-15 13:32:18

    Node.js是如何解决服务器高性能瓶颈问题的

    在Java、PHP或者.net等服务器端语言中,会为每一个客户端连接创建一个新的线程。而每个线程需要耗费大约2MB内存。也就是说,理论上,一个8GB内存的服务器可以同时连接的最大用户数为4000个左右。要让Web应用程序支持更多的用户,就需要增加服务器的数量,而Web应用程序的硬件成本当然就上升了。